泌尿外科----膀胱全切术介绍
编辑:2025-08-27 17:33:01
膀胱全切术是泌尿外科中较为复杂的大型手术,主要用于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、反复复发的膀胱癌,以及某些特殊类型的膀胱疾病(如严重膀胱结核、膀胱功能丧失等)。以下从手术概述、适应证、手术方式、术前准备、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等方面详细介绍:
01
手术概述
膀胱全切术是将整个膀胱及其周围可能受侵犯的组织(如前列腺、精囊腺,女性患者还包括子宫、宫颈、部分*前壁等)切除的手术。由于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,切除后需通过其他方式重建尿路,以保证尿液正常排出。
02
主要适应证
膀胱癌:
肌层浸润性膀胱癌(肿瘤侵犯膀胱肌层);
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(如多发、高级别肿瘤,或卡介苗治疗无效者);
反复复发的膀胱癌,保守治疗*不佳。
其他膀胱疾病:
严重膀胱结核导致膀胱挛缩、功能丧失;
膀胱间质肉瘤等少见恶性肿瘤;
难治性膀胱疼痛综合征或严重尿失禁,无法通过其他方法缓解
03
手术方式与尿路重建
1. 膀胱切除范围
男性:膀胱、前列腺、精囊腺,必要时清扫盆腔淋巴结。
女性:膀胱、子宫、宫颈、*前壁、尿道上段,必要时清扫盆腔淋巴结。
2. 尿路重建方式(核心步骤)
膀胱切除后,需通过以下方式重建尿路,常用方法包括:
回肠膀胱术(Bricker 术):
截取一段回肠作为尿液通道,一端连接输尿管,另一端在腹壁造口,尿液通过造口进入体外的集尿袋。
优点:手术相对简单,并发症较少;缺点:患者需终身佩戴集尿袋,生活质量受一定影响。
原位新膀胱术:
截取一段肠管(回肠或结肠)重建一个 “新膀胱”,连接输尿管和尿道,患者可通过原有尿道排尿。
优点:无需腹壁造口,生活质量较高;缺点:手术复杂,需患者术后进行排尿训练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失禁或排尿困难。
输尿管皮肤造口术:
将输尿管直接开口于腹壁,尿液通过造口排出。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差、无法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。
04
术前准备
1、*评估:
完善影像学检查(CT、MRI、膀胱镜等),明确肿瘤分期和侵犯范围;
检查心肺功能、肝肾功能、凝血功能等,评估手术耐受性。
2、肠道准备:
术前 3 天开始低渣饮食,术前 1 天禁食,口服泻药清洁肠道,预防术后感染。
3、其他准备:
备血,预防术中大出血;术前谈话,明确手术风险、尿路重建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,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;
心理疏导,帮助患者接受术后尿路改变(如造口)。
05
术后恢复
1、术后监护:
术后需在重症监护室观察 1-2 天,监测生命体征,预防出血、感染等并发症。
2、饮食与活动:
术后胃肠功能恢复(排气后)可逐渐从流质饮食过渡到正常饮食;
早期下床活动(如术后 2-3 天),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肠粘连。
3、尿路护理:
回肠膀胱术患者需学习集尿袋的更换和造口护理,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;原位新膀胱术患者需进行盆底肌训练和排尿练习,逐步恢复自主排尿功能。
4、康复时间:
术后住院时间约 1-2 周,完全恢复需 3-6 个月,具体因人而异。
06
可能的并发症
1、早期并发症:
出血:术中或术后出血,可能需要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;
感染:尿路感染、腹腔感染或切口感染,需*治疗;
肠瘘或尿瘘:肠道或尿路吻合口愈合不良,导致漏液,严重时需手术修补。
2、晚期并发症:
尿路狭窄:输尿管与新膀胱或腹壁吻合口狭窄,导致肾积水;
尿失禁:原位新膀胱术常见,需长期康复训练;
造口相关问题:如造口狭窄、回缩、周围皮肤炎症(回肠膀胱术);
代谢异常:由于使用肠管重建尿路,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(如高氯性酸中毒)。
总之,膀胱全切术是治疗严重膀胱疾病的重要手段,但手术创伤大、术后恢复周期长,患者需在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,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尿路重建方式,并做好术后长期康复的准备。
泌尿外科----膀胱全切术介绍
编辑:2025-08-27 17:33:01
膀胱全切术是泌尿外科中较为复杂的大型手术,主要用于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、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、反复复发的膀胱癌,以及某些特殊类型的膀胱疾病(如严重膀胱结核、膀胱功能丧失等)。以下从手术概述、适应证、手术方式、术前准备、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等方面详细介绍:
01
手术概述
膀胱全切术是将整个膀胱及其周围可能受侵犯的组织(如前列腺、精囊腺,女性患者还包括子宫、宫颈、部分*前壁等)切除的手术。由于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,切除后需通过其他方式重建尿路,以保证尿液正常排出。
02
主要适应证
膀胱癌:
肌层浸润性膀胱癌(肿瘤侵犯膀胱肌层);
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(如多发、高级别肿瘤,或卡介苗治疗无效者);
反复复发的膀胱癌,保守治疗*不佳。
其他膀胱疾病:
严重膀胱结核导致膀胱挛缩、功能丧失;
膀胱间质肉瘤等少见恶性肿瘤;
难治性膀胱疼痛综合征或严重尿失禁,无法通过其他方法缓解
03
手术方式与尿路重建
1. 膀胱切除范围
男性:膀胱、前列腺、精囊腺,必要时清扫盆腔淋巴结。
女性:膀胱、子宫、宫颈、*前壁、尿道上段,必要时清扫盆腔淋巴结。
2. 尿路重建方式(核心步骤)
膀胱切除后,需通过以下方式重建尿路,常用方法包括:
回肠膀胱术(Bricker 术):
截取一段回肠作为尿液通道,一端连接输尿管,另一端在腹壁造口,尿液通过造口进入体外的集尿袋。
优点:手术相对简单,并发症较少;缺点:患者需终身佩戴集尿袋,生活质量受一定影响。
原位新膀胱术:
截取一段肠管(回肠或结肠)重建一个 “新膀胱”,连接输尿管和尿道,患者可通过原有尿道排尿。
优点:无需腹壁造口,生活质量较高;缺点:手术复杂,需患者术后进行排尿训练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失禁或排尿困难。
输尿管皮肤造口术:
将输尿管直接开口于腹壁,尿液通过造口排出。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差、无法耐受复杂手术的患者。
04
术前准备
1、*评估:
完善影像学检查(CT、MRI、膀胱镜等),明确肿瘤分期和侵犯范围;
检查心肺功能、肝肾功能、凝血功能等,评估手术耐受性。
2、肠道准备:
术前 3 天开始低渣饮食,术前 1 天禁食,口服泻药清洁肠道,预防术后感染。
3、其他准备:
备血,预防术中大出血;术前谈话,明确手术风险、尿路重建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,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;
心理疏导,帮助患者接受术后尿路改变(如造口)。
05
术后恢复
1、术后监护:
术后需在重症监护室观察 1-2 天,监测生命体征,预防出血、感染等并发症。
2、饮食与活动:
术后胃肠功能恢复(排气后)可逐渐从流质饮食过渡到正常饮食;
早期下床活动(如术后 2-3 天),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肠粘连。
3、尿路护理:
回肠膀胱术患者需学习集尿袋的更换和造口护理,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;原位新膀胱术患者需进行盆底肌训练和排尿练习,逐步恢复自主排尿功能。
4、康复时间:
术后住院时间约 1-2 周,完全恢复需 3-6 个月,具体因人而异。
06
可能的并发症
1、早期并发症:
出血:术中或术后出血,可能需要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;
感染:尿路感染、腹腔感染或切口感染,需*治疗;
肠瘘或尿瘘:肠道或尿路吻合口愈合不良,导致漏液,严重时需手术修补。
2、晚期并发症:
尿路狭窄:输尿管与新膀胱或腹壁吻合口狭窄,导致肾积水;
尿失禁:原位新膀胱术常见,需长期康复训练;
造口相关问题:如造口狭窄、回缩、周围皮肤炎症(回肠膀胱术);
代谢异常:由于使用肠管重建尿路,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(如高氯性酸中毒)。
总之,膀胱全切术是治疗严重膀胱疾病的重要手段,但手术创伤大、术后恢复周期长,患者需在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,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尿路重建方式,并做好术后长期康复的准备。
版权所有:太原赛恩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: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学府产业园长治路303号大生科技
电话:199-1013-851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:晋网药信备字202500036号 备案号:晋ICP备18003804号-1